桃树的种植管理技术:
第一,果实采收后要及时浇采后水,结合浇水再适量追肥,以增强根系的生长活力,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就会为花芽分化提供充足的物质养分;还可以促进新梢在速长期的生长,保证树体的恢复和花芽分化。如果管理太粗放,而忽视樱桃采后的及时管理,花芽的数量就会减少,花芽的质量也会降低,雌性败育花的比例将会增加,樱桃的产量和品质都会下降。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要施足基肥,增强叶片生长力,防止叶片早落,保证后期光合速率正常,充分利用深秋的光照和热量条件,为来年生长打下一个好基础。
第二,要中耕松土,由于樱桃(尤其是大樱桃)既不耐涝又不耐旱,凡是雨后或者浇水后都应该及时进行中耕松土,以增加土壤含氧量、减少土壤水分散失,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利于保墒抗旱。
第三,提高树体的管理水平。特别要注意使枝条疏密适当,树体发育好,树冠内部通风透光条件好;不要造成树体上强、下弱,枝条密集,使树冠通风透光差,内膛的小气候条件变差,出现内膛和树冠下部的花束状果枝容易枯死,树体结果的部位外移。
第四,可进行树盘覆草,树盘覆草具有多种功能。地旱能保墒,盛夏酷暑可以减少高温对地表层树根的伤害,天冷还可保温,烟台市果农曾做过试验,经过覆草的樱桃,坐果率增加24%至27%,平均单果重提高18%,树盘覆草是丘陵山地调温、保墒的好措施。
桃树苗修剪应注意哪些问题:
主侧枝的培养、通过冬季修剪必须涧整主侧枝问的从属关系.主侧枝的分布必须株距不交叉、不重叠,株距大枝通过冬剪相互避让互不影响,行距间应有光路,至少行间有0.5米的空问,切实达到通风透光。
枝组的培养及更新枝组每年冬季修剪应该注重于枝组的不断更新修剪,使枝组内抽生足够的中长果枝。方法有两种:一是先放后缩法,二是先截后放法。一般来说,枝组应分布在主侧枝的两侧,着重状态应水平及斜生,主侧枝的背上应留中小型的枝组.高度不超过0.4米,中下部位、空间大的适当安排较大型的枝组。整棵树的枝组应各类枝组相互搭配,枝组也不能交叉、重叠。通过合理的回缩、短截、长放等方法的运用使枝组保持各占一处、错落有致。
结果枝修剪结果枝剪留要按照树的生长势、各类果枝的分布状态进行剪截。结果枝中的长果枝应留在枝组的侧边、斜生状态为好;背上或直立的长果枝少留;树冠上部徒长性结果枝坚决不留。初结果树和生长过旺不易结果的树以疏剪长放为主,枝组轻缩少截多留果枝,促进树势缓和提高结果能力;成年树应以长放截缩配合的方法,一般长果枝剪去梢部不充实段,剪去梢部1/4一l 长度,中果枝以长放为主,短果枝需保留的绝不能剪截;老年树或衰弱树应少疏多截控制结果量,加强枝组的更新,促进树势恢复。
桃树苗的栽培特点:
桃原产我国海拔较高,日照长、光照强的西北地区,适应于空气干燥、冬季寒冷的大陆性气候,因此桃树喜光、耐旱、耐寒力强。温度是影响桃树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在陕甘宁地区和新疆南部、东北吉林,冬季温度在-23~-25℃以下时容易发生冻害,早春晚霜危害也时有发生,防冻防霜至关重要。在南方冬季三个月平均气温超过10℃的地区,多数品种落叶延迟,进入休眠不完全,翌春萌芽很迟,开花不齐,产量降低。栽培时要注意桃树苗的需寒量,不同品种对低温的需求量差异很大,一般用7.2℃以下的积温来表示,大部分品种的需寒量为500~1000小时。桃树最怕渍涝,淹水24小时就会造成植株死亡,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沙质微酸性土壤最为理想。
苗木繁育应采用嫁接法,砧木有山桃和毛桃。栽植密度应依土壤、整形方式、品种而定,目前由于矮化剂多效唑及多种新技术的应用,栽植密度加大,株行距多为3米×4米,亩栽55~83株。树形宜用双主枝V字形或自然开心形。
桃树多为复花芽,成花易,花量大,白花结实率高。在生产上考虑到异花授粉可明显提高结实率,特别是有些花粉不育的品种如砂子早生、霞晖一号、仓方早生等应配置授粉树以求高产、稳产。